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北侧。也称“北京民俗博物馆”,是民俗类文博院馆型人文旅游景点。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,由玄教大宗师、道教正一派教主张留孙及其弟子吴全节出资兴建,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,后经明清两朝不断扩建,逐渐形成了中路正院和东、西路跨院三部分组成的建筑格局。全庙占地0.04平方公里,古建筑物300余间,集中体现了元、明、清三代建筑风格,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庙宇。东岳庙的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路正院,布局整齐,规制宏丽,完全是按帝王之尊营造的一座神宫。中路正院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,将琉璃牌楼、庙门(已拆除)、洞门牌楼、瞻岱之门、岱宗宝殿、育德殿等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。两侧则均匀、规整、对称地分布着三茅君殿、炳灵公殿、阜财神殿、广嗣神殿以及七十六司、东西御牌楼等建筑。沿轴线的纵深方向,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六进院落。东岳庙素以“三多”(神像多、楹联匾额多、碑刻多)著称于世。庙内供奉东岳大帝众神体系、众多行业的祖师神等。由于东岳庙“神像多,酬神易”,自古至今“行香者甚众”。庙内各殿前均挂有匾额、楹联,文字内容振聋发聩。如“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。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”等警醒世人的语句,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中惩恶扬善观念的精髓,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。历史上东岳庙碑石数量首冠京城,老北京流传着“东岳庙的碑刻数也数不清”的说法。根据资料记载,庙内石碑多达160余通,大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和民间善会行香走会的记事碑。老北京有句顺口溜“机灵鬼儿、透亮碑儿、小金豆子、不吃亏儿”讲的就是东岳庙内颇具特色的四块碑石。目前,中路正院的东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,重现了东岳庙“石碑多”的特色景观。修复后被辟为京城一座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——北京民俗博物馆,1999年中路正院对外开放。“祈福迎祥,带福还家”是东岳庙的文化特色,设有走福路、绕福树、挂福牌等系列祈福项目。馆内常年举办民俗展览,每逢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,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游园活动。
历史文化
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(1319),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出资兴建,主祀东岳大帝,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道观。后经明、清两朝的不断扩建,形成由中路正院及东、西道院组成,共有七进院落,是集廊院式、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,具有元、明、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宏丽古建筑群。庙内主要殿宇有岱岳殿、育德殿、广嗣殿、阜财殿、炳灵公殿、三茅君殿及七十六司庑殿等。现占地约71亩,有房屋近400间,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。在布局上,分为正院、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。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,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、山门(已拆除)、棂星门、瞻岱门、岱宗宝殿、育德殿和后罩楼等,形成了六进院落。
风土人情
不要乱弄。。毁坏公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旺季门票:10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9:00-17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